金华市婺城区作为千年州府之地,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1项、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非遗9项、市级非遗31项、区级非遗140多项,有着婺学、婺窑、婺剧、婺绣、金华斗牛、婺风传统名菜等众多非遗瑰宝。近年来,婺城区委统战部坚持以文化统战为引领,以传承优秀非遗文化为载体,立足区情实际,挖掘特色资源,探索打造“统战+非遗”新路径,不断激发婺城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活力。
一、抓思想引领,凝聚同心同向新力量
《共产党宣言》百米长卷书法展,汇集100位书法家笔法,130种字体,历时7个月,终成180米书法长卷,抒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爱党之情;“心怀爱国情,光影献祖国”摄影展,百余幅城乡风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表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怀。近年来,婺城区委统战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抓手,积极引导自由职业人员中的非遗传承人紧密团结在一起。 该区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艺术创作分会,深入挖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非遗能人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等优势,在自由职业人员统战工作方面发力,建立健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遗能人库,吸纳30余人加入新联会艺术创作分会,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新华担任会长,按照行业、领域、专长等进行分类,实现“一人一档”的数字信息化分类管理,对同领域的人才建立“一对一”导师结对制,从而更好地进行传帮带。 凝聚共识“守初心”,搭建平台“筑同心”。该区始终把做好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常抓不懈的首要任务,组织“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活动,创新“艺术创作+新联大讲堂”模式,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形成政治信念更加坚定、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巩固的浓厚氛围。建立统战、文旅、人社等多部门的联系制度,从而实现分会资源联通、队伍联建、活动联办、品牌联创,不断完善合作联动体系,持续推动新联会艺术创作分会由“自转”变“共转”,形成最大工作合力。 二、抓基地提升,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在金华市非遗主题小镇安地镇岩头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的婺州染坊内,扎染非遗传承人温国香耐心地向前来参加非遗研培班的学员,娓娓道来扎染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流程,为他们开展了一堂生动的非遗课程。提档升级的基地通过打造“一心两廊七大功能区”阵地体系,引入婺州扎染、琴萧馆等20余个新业态和新项目,包含智慧书法、国学馆、十岁成长礼、金华剪纸、婺城布艺、棕编、婺州窑等各类非遗文创产品项目,带动周边产业年营收超2000万元,年客流量超30万人次,为点亮乡村振兴画出更大“同心圆”。 同时,婺城区还围绕打造非遗特色明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组织开展非遗文化活动、文艺赛事等,为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推动非遗新消费产业努力搭建平台。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优势,坚持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形成品牌,打造“千年古窑·同心联盟”“诗画岩头双创空间”等品牌工作室为一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之江同心·寻美婺风潮”非遗研学路线,接待来自港澳台侨等海内外高校、中小学师生与传承人一起零距离体验非遗创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50余场。2023年,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婺州窑烧制、扎染制作、古琴见学等特色活动20余场,其中由统战部、文旅局联合承办的全市“之江同心·寻美金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遗创作分享会暨“八婺非遗迎亚运”优秀作品颁奖仪式被国务院侨办官网首页、中新网、人民网等多个中央主流媒体报道,相关文章发布134次,传播媒体达87家。 三、抓服务大局,展现助推发展新作为 在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汉灶村婺州窑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金华市新联会艺术创作分会会长陈新华用平和的话语,向远道而来的非洲布隆迪、刚果(金)、吉布提和中非4国的7名木雕艺术家介绍婺州窑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为推动婺州窑文化传承,博物馆还通过举办祭祀窑神、省级婺州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大赛等活动,吸引游客超十万人次,极大带动周边文化旅游发展。 婺城区委统战部充分挖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非遗能人的优势作用,聚焦非遗文化保护的难点问题,指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非遗传承人开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赓续千年州府文脉”等专题领域调查研究,报送相关意见建议、提案议案20余件。分会会员积极开展“非遗走进校园”行动,在各大院校开展常态教学,普及非遗文化知识。陈新华2017年创办的中国婺州窑博物馆,保存、展示和收藏历代婺州窑作品200余件,并撰写《传统婺州窑工艺技术的研究》等著作论文10余篇,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