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在建立完善组统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加强协作、无缝对接,建立两部日常联系工作机制,共同创新推出“党外人才集结号”工程,实施三大计划,编织三张网,共同打造党外“人才金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施“青苗优育”计划,编织党外干部分级储备网。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进一步规范组统联席会议,定期联合开展分析研判,找准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在梯队建设、行政岗位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共同启动“青苗优育”计划,不断补充年轻党外干部新鲜血液,充实后备力量。一是共选年轻干部。在全市竞争性选拔80后市管副职预备人选中,专门设置面向党外人士、国企和两新组织人选的选拔计划,并明确10%的选拔比例。对经过选拔出来的党外年轻干部,由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亲自进行诫勉谈话,并由两部共同制定实施“一人一策”墩苗培养计划,实现全程跟踪、动态管理,做到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目前,第一批2名80后市管副职党外预备人选中,1人已担任乡镇长,1人任区政府部门正职。二是共育党外中层。两部联合设置市直机关单位中层领导干部配备目标,对全市40个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功能园区下发62个党外中层配备目标数,纳入市直单位统战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应配尽配。三是共建挂职基地。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共同出台《宁波市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暂行办法》,在鄞州区建立首个宁波市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选派具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干部到锻炼基地政府部门、法检两院、乡镇(街道)政府等岗位进行每批为期半年的全脱产挂职锻炼。实践基地针对每位挂职党外干部制定《培养锻炼方案》,明确挂职锻炼的途径、举措和拟达到的效果,聘请接收地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为指导老师进行“传帮带”,由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处级干部担任辅导员进行细化对接,并做好中期座谈、评估考核等工作。目前,已选派15名党外干部到鄞州区政府部门和街道担任实职。另外,切实将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工作纳入全市“三重三跨”挂职锻炼的总体盘子,去年以来共有42名党外干部到市“三重三跨”进行挂职,占同类挂职人数的13%左右,通过“给位置、挂实职”,推动行实权、干实事、出实效。
二、实施“凤来燕归”计划,编织“宁波帮”人才亲情网。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会同市侨办等部门联合实施“凤来燕归”计划,共建三大平台,打好宁波帮“亲情牌”“同窗牌”,通过挖掘“亲情潜力”,大力引进符合宁波产业导向的高层次人才。一是搭建侨务工作海外工作站平台。依托“宁波帮”亲情网,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20余个“侨务工作海外工作站”,并聘请香港宁波同乡会荣誉会长赵亨文、宁波市海外青年英才联谊会会长苏文骏等13名“宁波帮”代表人士为“海外侨务大使”,引导海外侨商、专业人才回归。组统两部互相参与重大活动,以世界宁波帮大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人才科技周、海外留学人才创业行等活动为契机共同开展专题引才,重点引导100名海外专业人才赴甬创业创新,以顶尖人才带动创业团队,扩大引才引智覆盖面,提高引进海外侨商、专业人才的质量,构建起富有感召效应的“宁波帮”引才网。比如在香港宁波帮的支持下,人才的集聚带来了资本的集聚、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引进港资项目64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二是搭建宁波欧美同学会·宁波留学人员联谊会平台。建立宁波欧美同学会·宁波留学人员联谊会,搭建党委联系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的桥梁和纽带。联谊会纳入市级机关编制管理,常设办事机构秘书处,核定事业编制2名,其中1名为专职秘书长(正处长级),由市委统战部负责管理,承办日常事务。首届理事158人,主要是美、英、德、日、加、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留学人员,约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宁波欧美同学会·宁波留学人员联谊会将致力于作用发挥,组织开展“海燕故乡行”等活动,凝聚吸引更多留学人员回归。三是搭建校友会平台。依托镇海中学等知名中学的资源优势,组织部门在县(市、区)分别建立“雁巢空间”,成立海内外学子联谊会,统战部门重点在香港建立香港余姚中学校友会、香港镇海中学校友会、香港鄞州中学校友会等组织,依托境内境外校友会组织共同为在外甬籍学子提供项目评价、创业导师、决策支撑等服务链。同时,进一步搭建香港、宁波两地学生交流活动,将香港学生来甬实习纳入常态化途径,在4家企业建立“香港学生宁波实习基地”,探索香港高校毕业生赴甬就业创业新途径。
三、实施“创新蓝海”计划,编织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聚合网。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合作战,串珠成链、聚指成拳,为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培育、成长和发展创设了一整套服务机制。一是建立素质提升培训机制,练好“基本功”。每年联合组织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二代”)赴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标杆工厂和政府部门进行深度访学,为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融进去”打好基础。先后组织“创二代”赴香港大学、台湾大学深度访学,考察港台知名家族企业,与香港青年企业家协会、台北宁波同乡会二、三代菁英交流学习,拓展视野,推动甬港、甬台两地经贸合作。今年,联合举办德国工业4.0深度访学班,组织“创二代”赴德国亚琛大学、科研机构、标杆工厂和政府部门访学,帮助掌握德国工业4.0要义,学习德国工匠精神,寻求合作提升,推动企业智能化,助推宁波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试点示范城建设。二是建立创业创新实践机制,打好“组合拳”。共同支持“创二代”联谊会策划举办宁波大学生创业大赛,由联谊会成员担任创业导师全程指导、一对一帮扶,并走进全省22所高校巡讲,323个参赛项目中,21个项目获得8561万元创投资金。指导市“创二代”联谊会与宁波大红鹰学院合作建立了创业培训基地,并在浙江万里学院开办创业实践本科班,通过这两个基地的有效运作,为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验项目和校外辅导,也倒逼新生代企业家不断提升自我,积累经验。三是建立项目实施保障机制,办好“训练营”。推动市委把百名精英“创二代”企业家培养项目列入人才一号工程的重要内容,建立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联合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并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20万元的专项经费予以支持。每年在全市范围内择优招收100余位“创二代”企业家参加培训,采取开放与封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兼具培训教育、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等丰富的学习形式。每次集中培训考察活动均由组统两部和工商联分管领导带队,组织部、统战部主要领导亲自开班动员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