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是新时期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的重要举措,为统战工作发挥执政兴国法宝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7月初,随着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闭幕,历时两年的全国四级党委换届顺利完成。此后,新班子的年龄构成、学历背景、生平履历,立即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然而,发生变化的还远不止这些。
据《瞭望》新闻周刊从中央统战部得到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中,省(区市)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人数高达23名,创历史新高。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只是1名,在2006年也只有15名。
不仅如此,全国383个地级市中,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由210名增加到249名,增幅为19%;2786个县中,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由1318名增加到1685名,增幅为28%;全国有9个省区市的省地县三级统战部长全部由党委常委担任,12个省区市的地市级统战部长、10个省区市的县级统战部长全部由党委常委担任。
这个悄然发生的变化,印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的进程。
中央统战部四局负责同志张献生对本刊记者说,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并非表面看来的简单职务调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完善,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加强,对于应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挑战,构建完善‘大统战’格局,更好地发挥法宝作用,意义非凡”。
有位更有为
“由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与过去统战部长担任政协副主席相比,对于统战工作的推动力度,大不一样”。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坦言,党委常委的能力、权限和政治权威,赋予了统战部长更大的协调各方的力量。党委这样布局,为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提供了巨大的组织保障。
随着新形势下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书记办公会被取消,各常委分工负责并直接面对书记,常委会日益成为一级党委的权力核心。在更加强调集体领导、常委负责的背景下,常委任统战部长更显必要,这使得统战部长可以“站位全局”,部署推动统战工作。
“统战部长由党委常委担任,有利于各级党委把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传达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经常研究解决事关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把统战工作放在全局中去谋划推进;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资源,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得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张献生表示。
“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更有利于把握党委的意图,使统战工作直接服务各级党政的中心工作”,刘春认为。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最早全面推动常委任统战部长的省份——河南。
2009年底,河南省委酝酿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设想,省委统战部率先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争取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支持,先后召开了4次高规格论坛和座谈会,邀请党派中央负责人26人次、知名专家学者144人次到河南实地考察,为中原经济区战略“把脉问诊”,有力地推动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如今,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包括河南及周边省份共29个省辖市在内的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指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湖南统战工作更加彰显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成效。省委统战部协调省市县乡四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全力推进“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促成6100多家企业与近万个自然村对接,实施项目6500多个,投入资金350亿元,惠及全省1200多万农村人口,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在重庆的实践中,考核“指挥棒”的魔力初步展现。当地统战工作系统已纳入全市市管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党的建设”考核项目中增设了“统战工作”指标,分值占15%,市委对于统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可见一斑。
在有“位”的同时,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资源整合作用也格外凸显。分工负责的常委统战部长,有力量统筹整合战略资源和其他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创新工作载体和平台,使统战工作产生“聚合效应”和“乘数效应”。
比如北京市委就明确,统战部协调城管、税务、工商和工青妇等有关单位,整合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资源,构建社会化统战网络。河南洛阳市的常委统战部长协调组织宗教、文物、消防、财政、土地、城管、外事、园林等20多个部门和单位协同行动,使当地宗教场所的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涉及如此多部门的协调,若非党委常委牵头,难度可想而知。
“大统战”格局
邓小平曾要求“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此语精准展现出统一战线工作的广义内涵。实际上,统战工作除了统战部的工作之外,还有很多部门参与。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可以有效理顺统战系统的内部关系,构建完善“大统战”格局。
张献生介绍说,在党委常委任统战部长的地方,地方党委都加强了统一战线的归口管理,常委统战部长统一分管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港澳台侨、参事室、文史馆等方面工作,推动形成统战部牵头总揽而不包办代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又能协同配合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比如,湖南省委已明确“党委重大部署和重要指示由统战部负责向系统单位传达部署、检查落实,系统单位有关工作由统战部归口向党委请示报告”,县(区)普遍建立了“副部长兼任民宗台侨部门主要领导,实行业务归口管理”或“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合署办公”的模式,以实现统战工作的整体联动。
在河南,18个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均在政府担任副市长、党组副书记或党组成员,直接分管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工商行政管理、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方面工作。这就以“党政交叉任职”的形式,避免了党政分工交叉重叠的现象,减少了统战系统的资源分割,把统战工作下成了“一盘棋”。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党委常委任统战部长也增强了统战干部队伍的活力,队伍素质得以整体提升。“以‘党委常委’的标准选任统战部长,本身就是对统战干部队伍实力的一种提升”,刘春说,常委任统战部长后,配强常务副部长和领导班子就成为了必然选项和关键举措。
从地方实践来看,党委常委任统战部长的地方,统战干部结构更加合理,学历普遍提高,交流机会明显增多,整体素质实现跃升。重庆市委就明确提出,“用一流人才做统一战线工作”,市级和40个区县全部由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统战部门编制经费、干部交流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在河南洛阳,近年来市委统战部招录了4名公务员,从其他党政部门选调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干部7名,并交流多名干部到政府委办局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干部队伍“有进、有出、有奔头”,似活水般流动起来,生机活力也从中生发出来。
同时,常委任统战部长也利于统战部门与组织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落实党外干部选拔使用。“现在凡是党外干部安排比较好的,多是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地方”,张献生介绍。
党对统一战线领导体制的完善
本次全国四级党委换届后收获的“累累硕果”,源自20年前的悉心栽培。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重要举措已经开始酝酿。2000年12月初,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2月31日,中共中央下发19号文件,对新形势下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作出决定。“为了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省及省以下党委统战部长,由于工作需要而又具备条件的,要由党委常委担任”首次写入中央文件。2006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15号文件,再次重申了这一要求。
2011年上半年,四级党委换届启动之初,中央统战部围绕“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如何彰显优势、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报告再次建议,在地方各级党委换届中,继续坚持和完善统战工作领导体制。已经由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省区县应继续保持;未由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地方,如统战工作任务重,又具备条件,应积极推动。这份报告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要批示。
“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统一战线面临形势的客观需要。”刘春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社会成分大幅变化,不同群体、阶层的政策诉求以及其间的利益关系协调空前复杂,这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应对社会结构变革和社会成分的多样化,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体制也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就是通过人事手段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的执政绩效的重要方式。”刘春说。
张献生表示,新时期统战工作任务重、范围广,有的事关国家的核心利益,如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的事关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比如团结新的社会阶层;有的事关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比如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种形势下,‘国际性’‘社会性’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突出特征,这就需要更强有力的领导体制作为支撑”,张献生说,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在于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然而随着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地领导班子职数不断缩减,这给“常委担任统战部长”提出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为适应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具体实现形式。目前,主要存在四种模式。
一是常委兼任党委内部两个职务,比如兼任统战部长和组织部长,或政府秘书长、宣传部长等。二是常委兼任统战部长和工会主席或开发区领导等领导职务。三是常委统战部长与政府部门领导交叉任职,如常委统战部长和政府副市长等。四是党委副书记(专职)兼任统战部长。
“下一步,我们将对常委担任统战部长的具体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实践情况来看,市县比较倾向‘党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政府副职’和‘党委副书记兼任统战部长’这两种模式。”张献生说,特别是党政交叉任职模式不仅符合中央关于“扩大党政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的改革精神,且有利于整合党政资源、增强工作合力。需在继续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对常委担任统战部长任职模式进行规范。